news & blog
國際航運市場正面臨新一輪結構性沖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近期提出的港口費用調整方案,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造船業發展并重振本土制造業,這一政策動向在亞洲海事展會議上引發行業深度討論。作為全球貿易體系的重要參與者,中國造船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而美國本土造船業規模不足全球份額的百分之一,政策設計的非對稱性或將導致復雜市場效應。
香港海關近期連續破獲多起利用國際海運渠道實施的高風險走私案件,展現了對違法貿易活動的精準打擊能力。作為全球海運樞紐的重要執法力量,海關部門通過情報研判與風險管控相結合的方式,在葵涌貨柜碼頭及青衣海關驗貨場展開專項行動,成功遏制了四宗企圖通過遠洋船舶實施的跨境走私行為。
2024年8月1日起,我國對便攜式鋰離子電池產品實施3C強制認證制度,這項新政標志著鋰電池國際貿易進入精細化監管階段。海關檢驗數據顯示,近期進口鋰電池因標識問題導致不合格率顯著上升,反映出部分企業對標準理解存在偏差。本文結合典型案例,梳理鋰電池國際物流通關的核心要點。
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提單作為貨物運輸的核心單證,既是承運人接收貨物的收據,也是收貨人提取貨物的唯一憑證。其發放流程直接關系到貨物所有權的轉移及運輸風險的劃分,跨境從業者需系統掌握不同場景下的操作要點。
近年來,國際海運市場呈現出復雜多變的態勢。作為美國西海岸重要樞紐的洛杉磯港,其業務量變化往往成為觀察全球貿易走勢的風向標。2025年2月,該港出口重箱量出現18%的顯著下滑,同時空箱周轉量卻呈現逆勢增長。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背后,折射出多重因素交織影響的深層次行業變革。
國際海運市場正經歷新一輪價格調整周期,集裝箱運價指數持續探底的態勢引發行業關注。受國際貿易政策變動與供需關系雙重影響,全球主要航線運價普遍承壓,部分航線已逼近航運企業的成本臨界點。這種市場環境促使頭部船公司調整經營策略,試圖通過階段性運價調控穩定市場預期。